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建之窗

党建示范项目建设动态

智信学院第一党支部 开展“赓续抗战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杨晓珍 审核:宋晓雯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教师的使命担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红色基因与专业学科特色深度融合,2025年9月26日,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以“赓续抗战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集理论研学、师德研讨、红色观影于一体的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员教师在思想淬炼与实践思考中筑牢育人初心、勇担育人使命。

一、深学抗战精神,锚定育人奋进坐标

活动伊始,党支部书记宋晓雯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相关重要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展开专题学习。从抗战时期军民同心、攻坚克难的奋斗史诗,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使命传承,党员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不仅是镌刻在历史中的精神丰碑,更是当下推动学院学科发展、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动力源泉。学习过程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抗日战争’,我们这代智能制造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战场’就在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讲台、实验室与产教融合一线。” 唐琳老师的发言引发热烈共鸣。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抗战精神中的坚韧意志、协作精神为指引,在教学改革中突破传统模式、在科研创新中攻克技术难题、在产教融合中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为学校“双高”建设注入“智造” 动能,以岗位实绩践行党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二、践行教育家精神,筑牢教师使命根基

恰逢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党支部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紧密结合,组织全体党员教师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 “如何以教育家精神培育智能制造领域人才” 展开深度研讨。

“作为‘双师型’教师,我们既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更要传递‘科技报国、制造强国’的家国情怀。” 翟彦飞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提出要将行业前沿案例、企业真实项目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让课堂成为培育 “大国工匠” 的实践沃土。王明伟老师则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建议通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模式,依托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助力其成长为符合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整场研讨紧扣学院学科定位,将教育家精神的要求转化为可落地、可实践的教学科研路径。

三、重温红色历史,凝聚“不忘来路” 的前行力量

活动最后,全体党员教师集中观看历史题材电影《731》,在光影中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苦难历史,感受革命先辈在黑暗中坚守真理、抗争到底的精神力量。银幕上,被物化的“马路大”、充满阴谋的“实验工具”、共产党员王子阳冒死传递真相的壮举,让每一位党员教师深受震撼;影片结尾象征希望的蝴蝶蝴蝶结,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开创未来” 的深刻内涵。

宋晓雯书记在观影后总结道:“作为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领域的党员教师,我们既是历史记忆的守护者,更是人才的培育者。唯有让学生铭记历史、敬畏生命,才能培养出有温度、有担当的技术从业者。” 党员教师们一致表示,将把观影带来的思想触动转化为具体教育行动:在专业教学中,融入 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史实、幸存者口述等红色素材,让红色基因与专业学习同频共振;在实践指导中,以“不忘国耻、砥砺前行”的信念激励学生,引导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制造业发展紧密结合。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一场精准的“党建 + 业务”融合实践—通过抗战精神学习锚定学科育人方向,以教育家精神培育强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用红色观影筑牢初心使命,实现了“思想提升与实践赋能” 的双重目标。下一步,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以抗战精神、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推动党员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当先锋、在科研工作中作表率、在产教融合中显担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育人征程中绽放新的光芒。